
针对粘弹体防腐胶带施工后翘起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粘结失效或外部应力破坏密封层,会影响防腐效果和长期密封性,需要从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及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原因分析
1、界面粘结失效
施工预处理过程钢管表面除锈不达标(低于Sa2.5级),表面残留锈蚀、氧化皮、旧涂层、油脂、灰尘等污染物,清洁度和粗糙度未达到规定标准,表面潮湿或有冷凝水,底漆未涂刷或固化不足,导致胶带与基材表面粘接不牢。
2、胶带质量问题
胶带本身质量不达标,粘性、内聚力、流动性不足,或选择选用的胶带耐温性能和设计温度不匹配,当温度升高后粘弹体防腐胶带的定型膜会出现皱起。胶带储存不当,长期暴露在高温、低温或阳光下导致胶带老化变质。
3、施工环境问题
大多数粘弹体胶带要求在5°C以上施工。温度过低时,粘弹体材料变硬,流动性、润湿性和初始粘性急剧下降,难以与基材紧密贴合。在湿度过高或雨雪天气施工, 基材表面或空气中湿度过大,导致表面凝结水膜。 暴晒下金属表面温度过高(超过50°C),可能影响胶带粘结性能或加速溶剂挥发产生气泡。
4、施工不标准规范
胶带缠绕过程中张力不足或不均匀,缠绕时未施加足够且均匀的张力,导致胶带与基材、胶带层间贴合不紧密,存在空隙。搭接宽度未达到要求的50%搭接(或厂家规定值),边缘容易翘起。缠绕速度过快或操作不熟练导致胶带未能充分展开、压紧,留有气泡或褶皱。缠绕后未使用碾压轮(或戴手套的手)用力、均匀地从中间向两侧碾压,挤出空气,确保完全贴合。在胶带未完全贴合前移动或扰动, 缠绕完成后需要一定时间形成最佳粘结,过早扰动会导致移位翘边。
二、预防措施
1、表面处理强化
基材表面处理必须达Sa2.5级,彻底清除管道表面的松动杂物、污垢和油污,确保表面清洁干燥、无冷凝水,用无绒布蘸专用溶剂擦拭,达到无油、无水、无尘,相对湿度>85%或钢管温度<露点+3℃时禁止施工。严格按照厂家要求选用配套底漆,均匀涂刷,确保无漏涂、无流挂,等待底漆完全干燥/固化。
2、规范施工
缠绕或包覆胶带时,确保用力均匀,避免局部过紧或过松。搭接宽度≥55%带宽,起始/终止端额外重叠100mm,使用机械进行压实,确保胶带与管道表面充分粘合,起始端可先缠绕几圈固定或用压敏胶带临时固定,终止端必须用胶带自身紧密缠绕几圈并用力压紧密封,缠绕完成后,让胶带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流平、润湿并建立粘结强度,期间避免触碰或移动。 基材表面温度达标,避免在湿度大、雨雪天或温度过低的条件下施工。
特殊部位处理:对于焊缝区域先填充配套腻子(如丁基橡胶膏),再缠绕胶带;对于弯头/三通采用"虾米节"分段缠绕,每段搭接≥30mm。
3、控制施工环境
在推荐温度范围内施工(通常5°C以上), 低温环境需采取预热措施。避免在雨、雪、大雾或相对湿度过高(通常要求<85%)的环境下施工。避免在表面温度过高(如阳光直射下)时施工。必要时搭建遮阳棚。
三、翘起处理办法
1、小面积翘边(<10cm)
对于很小的翘边可以用细针刺破鼓起部位,排出内部气体或水分,然后用适量的防腐膏填补并抚平。对于稍大一点的翘起需要切除翘起部分,边缘切成斜坡口,用溶剂清洁暴露的钢管及旧胶带粘结面,涂刷底漆,覆盖粘弹体防腐胶带,滚压后外缠PVC保护带。
2、大面积剥离
剥离失效胶带,重新喷砂至Sa2.5级,涂刷双组份快固环氧底漆,缠绕加强型粘弹体胶带,全段外覆UV防护套。
防止粘弹体胶带翘起的关键在于清洁的表面处理+精准的施工张力控制+环境适应性材料选型。对于已发生的翘起,需根据失效规模选择分级修复策略,并优先采用增强型材料补偿应力缺陷。未来通过纳米改性与智能监控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失效风险。